2025-11-12 18:25
来源:学习时报
“十五五”时期,慈善事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坚持依法兴善、依法行善、依法治善,必须把学懂弄通慈善法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体学习领会,进一步深刻把握新修改的慈善法精神实质。
深刻把握加强党对慈善事业的领导这一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慈善事业是党领导下的崇高事业,支持发展慈善事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实践和生动体现。新修改的慈善法,把坚持党对慈善事业的领导落实到法律中,新增了“慈善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要求,强化了慈善事业的领导力量,为确保慈善事业正确发展方向、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必须深刻把握慈善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公益性,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慈善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深刻把握加强规范管理这一关键。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在范围领域、内容方式、参与主体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特点新情况,迫切要求优化制度设计、健全监管机制。新修改的慈善法,聚焦慈善领域规范管理问题,新增了政府对慈善事业的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职责规定,要求压实业务主管单位责任,加强对慈善活动的指导、监督、管理和服务,并对规范应急慈善和个人救助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必须深刻把握慈善事业规范管理的内在要求,深入理解相关法律规定,确保慈善事业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深刻把握支持促进慈善事业发展这一导向。法律重在规范,要在引领。完善促进措施,进一步推进慈善事业发展,是慈善法修改的主旨所在。新修改的慈善法,强化政府及其部门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责任,完善有关优惠政策的规定,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激发慈善组织活力等,深刻体现了鼓励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鲜明导向。必须深刻把握坚持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向,推动落实各项支持举措,激发社会蕴藏的慈善正能量,共同营造良好的慈善氛围,形成多方协作推动慈善事业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
深刻把握强化法律责任这一保障。法律责任是法律义务履行的保障机制和法律义务违反的矫正机制,深刻体现法律的国家强制力和有效性。慈善事业的法治保障必须强化法律责任。新修改的慈善法,划出底线、亮明红线,明确违法行为对应的法律责任,进一步提高了法律的约束力和威慑力,有利于增强慈善公信力。必须深刻把握强化法律责任这一保障,严明慈善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确保慈善事业在法治化、规范化道路上行稳致远。